天氣稍微轉變,皮膚科門診又出現一群「泛紅敏感肌膚」的紅臉族,這些紅臉族多是有酒糟性皮膚又愛美的男女,因為保養品使用不當或亂用去角質劑、磨砂膏等,造成酒糟惡化,整天一張臉紅通通,雖然像個蘋果臉,臉部常常泛紅發癢讓人們困擾不已。
這些「泛紅敏感肌膚」往往是天生膚質敏感,加上保養品或藥品使用不當,造成「臉部酒糟性皮膚炎」;甚至有些則是因為反覆長期使用類固醇引起的「類固醇酒糟」。由於酒糟的形成和體質有關,很難完全消除,只能靠耐心治療、細心預防,來將症狀減到最輕。
皮膚受損與酒糟性皮膚!
皮膚薄弱敏感,保護功能低下,讓真皮組織的結構容易受到外界刺激,所以容易泛紅,這是「泛紅敏感肌膚(酒糟性皮膚)」的主要原因。
泛紅敏感肌膚的治療,一定要先了解皮膚的構造,還有評估皮膚損傷的程度。
表皮:是預防外界刺激的保護層,表皮厚度約2~3mm(釐米),由外到內有角質層、透明層、顆粒層、有棘層、和基底層五層。
基底層: 是表皮最重要的結構,位於表皮和真皮臨界的地方,在這一層有表皮母細胞、黑色素細胞,現在有研究指出皮膚的慢性敏感、脆弱泛紅、色素異常、肝斑,都與基底層受損有關。
真皮層:有微血管、神經末梢、皮脂線、汗腺與毛囊分佈其中
皮膚受損的深度:決定治療與復原的關鍵
◎淺層的傷害:傷害破壞皮膚的角質層及酸性膜(皮脂膜),使得肌膚的保濕能力下降、經表皮散失的水分提高,這些因素將導致皮膚搔癢乾燥,且脫皮發紅,常見於幼兒或季節性皮膚過敏。
表皮有正常的自我更新(renewable) 的能力,代謝週期一般是28天。所以,只要去除損傷的因素,通常可以在2-3週內恢復皮膚健康。
◎深層的傷害:皮膚損傷已經深及基底層細胞及真皮組織。一旦發炎及受損反應進入真皮微血管叢,就會造成血管增生擴張、泛紅充血、循環不良。皮脂腺的發炎損傷,則是產生皮膚容易出油、粉刺與毛孔堵塞,類似脂漏性皮膚的現象。
基底層是皮膚的修復再生的中心,基底細胞受損的結果,使得皮膚的傷害無法快速修復而更容易惡化。深層的傷害復原較為困難,進行有效的治療也需要2-3月以上。
醫療的處置只能作為泛紅肌膚急性期症狀的緩解,大部分的酒糟性肌膚,只要避免刺激因子,培養正確的護膚保養習慣,找出引起臉部泛紅的元凶,都有可能逐漸恢復健康。
目前不健全的健保醫療制度,醫生對於泛紅肌膚能開給的藥物相當有限,也沒有耐心幫病人找出臉部泛紅受損的原因。往往只求速效退紅止癢,做表面的症狀治療。
類固醇是在「泛紅敏感肌膚」的治療中,最具爭議性的藥物。由於長期誤用類固醇,會導致血管擴張、出現血絲、皮膚萎縮或變薄等副作用,甚至也是引起醫療性酒糟的主要原因。所以在新聞媒體的過度宣傳下,門診的病人常常會憂心忡忡地問:「聽說皮膚科給的藥都有類固醇,對身體很不好,給我的藥千萬不要有類固醇!」
諷刺的是,因為臉部泛紅發癢而就醫的病人,大部分的醫師一開始都會使用類固醇藥膏治療。 類固醇到底是神奇的仙丹,還是駭人的毒藥?大眾對類固醇應該有正確的認識:
弱效類固醇:如Elomet、Hydrocortison等,藥性較弱,也常用在嬰幼兒皮膚,只要不是長期塗抹(不超過三個月),很少產生皮膚變薄及微血管擴張的後遺症。
醫師開給這一類藥劑,原則上是可以每天安心使用,若一直擔心副作用而少擦藥或減量使用,往往會使病程延長,到最後反而會用更多更久的類固醇藥膏。
中強效類固醇:如Rinderon、Topsym等,雖然具有較強的消炎止癢及血管收縮能力,能使症狀迅速改善,但只可短暫使用,見好就收,不可長期塗抹(不超過2-3週)。
若讓酒糟一再復發,長期使用類固醇會造成血管真皮結締組織萎縮,使血管擴張更加嚴重,甚至演變成類固醇酒糟。
小心誤診!?泛紅敏感肌膚,不等於酒糟性痤瘡!!
「青春痘的問題4~5年,固定在某皮膚科診所看診,皮膚越來愈敏感,後來被診斷為酒糟肌膚」,「醫生診斷酒糟,需自費服用口服a酸,但是症狀越來越惡化」。
酒糟性痤瘡(Acne Rosacea)是一種毛囊血管的發炎,患者可能有肉芽腫或皮脂腺增生,屬於血管炎的一種。治療時口服四環黴素、維生素A酸,及一種治療陰道滴蟲的硝基甲嘧乙醇都可能用到,外用藥則是可以使用A酸、杜鵑花酸、沉澱硫等青春痘製劑。
「泛紅敏感肌膚」被不負責任的誤診與誤治
現代醫學的訓練,並不足以孕育良醫,而是造就一大堆速成的「醫匠」,醫生只是急著找到疾病分類系統,給每病人釘上病名標籤,然後按照標準作業程序千篇一律地施行治療,遇到超出治療公式的問題就推說患者體質或病情特異。
遺憾的是,「泛紅敏感肌膚」遇到不專業的皮膚科醫師,只會被歸類到健保疾病分類代碼的「濕疹」、或是「酒糟」,進行反覆無效的處置。
「酒糟肌膚的草本抗炎舒緩治療」─ 預告未來的主流療法
泛紅肌膚的臨床醫學藥物治療,多半是症狀療法,使用抗發炎、免疫抑制的藥物,沒有針對受損肌膚的修復。治標不治本,加上藥物也不可以長期使用,停藥之後很容易再發,所以酒糟性肌膚被視為皮膚科的疑難雜症。
近年來在歐美先進國家,酒糟肌膚的草本療法逐漸抬頭,有別於藥品的急性期壓制,草本植物的多半以紓緩、調理、加強修復、活化循環等多元方向來改善泛紅受損肌膚的不適。由於草本保養概念的抬頭,酒糟肌膚也不再被當作皮膚科的重症,而是被視為敏弱敏感的一種類型,在日常保養使用舒緩修復性的草本萃取物,成為問題肌膚的控制良方。
白屈菜 Celandine:
白屈菜Celandine 的植物活性激素成分,能催化肌膚的微循環系統,加速細胞的新陳代謝,針對容易引起紅斑的肌膚做改善作用,可強健肌膚抵抗力,預防過敏,減少顯而易見的紅斑。
雷公根 Centella asiatica:
匍匐性的草本植物,又稱積雪草,傳說在雷聲響過之後能加速生長。 歐洲著名的創傷藥,能刺激膠原蛋白生成,對結締組織的復原特別有效。
七葉樹 Horse chestnut:
所含的稱為七葉皂鈉,以促進靜脈及微血管血液循環而出名。七葉皂鈉可促進血液循環、維持靜脈血管壁的正常作用,常被用來改善靜脈曲張、急性挫傷的紅腫。種子萃取物可以治療打傷、撞傷、挫傷、拉傷、扭傷、瘀傷、凍瘡、痔瘡、局部浮腫和靜脈曲張。七葉樹在德國是僅次於銀杏、為第二暢銷的草本植物。
水飛薊 Cardus Marianus:
莖葉被切開時會流出乳白色汁液,因此又名「乳薊」(Milk Thistle)。含有三種黃酮素,統稱為水飛薊素(Silymarin),能夠直接緩解肝臟部位的發炎反應,在德國被視為保護肝臟的成分。義大利學者發現,外用水飛薊可有效減少表皮脂化酵素、降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分泌,可以有效改善泛紅皮膚。
銀杏 Ginkgo:
銀杏葉中含有相當豐富的銀杏黃酮素成分,具有強效的抗氧化、抗自由基功效,可抗老化,強化防禦功能。並可促進血液循環、改善末梢血循。
花竹柏 Butcher Brook:
常見於法國,栽種於無石灰成份的土壤,畏寒,是一種有著尖銳葉片的常綠多年生灌木,它的根由於具有收縮血管、消炎與消腫等特性,因此,被美容業用來做為解充血、排水引流等護理保養。